你願意用什麼換取什麼?
感謝寶琳朋友的邀約,看了部清爽的小品:)
朵兒VS薔兒 實質價值VS心理價值
有著溫柔的性格,優異的工作表現,朋友眾多,對於每件事情認真看待
小心應對的女孩,是朵兒。
逐步的實現夢想的旅途上,卻頻頻因為各式各樣的「意外」
錯亂了她原本希望的願景。
一場意外,她換回了一卡車的海芋。
一時興起,海芋換來了朋友們「不需要的東西」
一個異想天開(妹妹的),她的咖啡館變成了跳蚤市場般的以物易物交換地
一時的好奇,收到的35個香皂,還有35個國家的故事。
因為一個接著一個的連鎖反應,朵兒開始窺探她一直以來「看世界的角度」
走出了房子,走出了國家。
古靈精怪的個性,不擅長與人相處,缺乏朋友,討厭麻煩討厭清水溝
因為小聰明卻誤打誤撞,完成意外美好結果的女孩,是薔兒。
和姊姊朵兒相比,薔兒的形象,就像是個不完好的樣子。
沒有姊姊優秀的成績,沒有姊姊溫柔的性子。
薔兒用自己的價值觀去面對這個世界。
為了達到:想要一部車&骨瓷給媽媽的「美夢」
開啟了她將咖啡館設定為「以物易物」的經營模式。
然而,結果論來說,她是成功的!
價值,是我們評斷事物的準則!
每一個人,對於所謂喜愛的、重視的,都不相同。
在生命的經歷中,我們「選擇」的結果,都是因為我們覺得那是「有價值的」
而這樣的價值無法以金錢去衡量
只是個人的內心天平擺盪的弧度不同。
也因為無法衡量,所以沒有所謂的對錯與好壞。
薔兒在自編的故事中這樣說著:
「她可以走過比我多的地方;而我卻可以交到比較深的朋友。」
這樣的對比,你會選擇哪個呢?
就像故事中被薔兒敘述的故事一樣
「讀書?環遊世界?你會選擇哪一個?」
一直以來讀書的姊姊,後來跨出了腳步環遊世界
一直以來環遊世界(遊手好閒)的妹妹,卻選擇了讀書(存錢)
在計程車司機一句:「有什麼不一樣?」中
母親也混沌了自己一直以來的「價值」。
我透過螢幕的敘述,思考著關於「價值」的意義!
所謂那些天價的東西,或是所謂的無價之寶,在某些眼睛中
與一般品無兩樣。
因為對於我們的價值認定來說,或許沒有所謂的共同概念!
有的是,它對你的意義吧!
相同的,故事的開頭就告訴我們了
「沒有一個手指泡芙是一模一樣的,因為人不可能一模一樣!」
因為無法一模一樣,所以沒有規格可以規定
誰的價值高?誰的價值低?
一卡車的海芋也好,一筆維修費也好;讀書也好,環遊世界也好,
藉由「換取」,「得到有價值的」
然而什麼樣的選擇都是好的,我們能做的僅僅是『選擇所愛,愛己「選擇」』
你覺得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?
導演蕭雅全是以拍攝廣告出身的(後來聽說的)
在畫面的處理上,有著如詩般的美感。
從樹間隙灑落的陽光一幕,讓我好像感覺到薔兒迎風騎車的舒適。
而朵兒開車行經橋樑時,作為背景的台北夜景,也含著一種暖度的華美感。
(片子把台北拍攝得很美,果然行銷台北,台北行銷呀!)
其中接近片尾一幕,捷運車子行走時,兩個影像交疊後呈現一種微模糊卻靜謐而溫暖的氣氛
深刻的透過我的瞳孔,映在心頭上。
整部片,故事小品,透過一個故事敘述著一個讓我們思考的道理
不偏不倚的可以輕踏在每個看過的人心窩上,想必會撥起絲絲漣漪。
而雷光夏輕暖的嗓音,在每個過場的影像間喃喃著樂音
更加速的沉澱觀眾的心情,進入導演要訴說的小故事中。
關於三十五個地方的三十五個故事,
第三十六個故事,不是朵兒即將敘說的故事
是導演埋在影像其間竊竊想要告訴我們關於「價值」的故事。
- May 13 Thu 2010 23:42
換取我們想要的美好-《第三十六個故事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